1)第357章 边塞的烽燧_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了秦故关,途经张北后,队伍继续西校

  张北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往来贸易极其繁荣。

  这里已经是一片辽阔景色。

  虽已是春日,但景色萧瑟,寂寥一片。

  一段延绵于草原之上的人造城墙延绵不绝。

  二十里起一烽燧,由此延绵西去。

  这里是大秦的边界,是东胡、上谷、代郡、匈奴四处的交错之地。

  守卒听闻陛下亲自前来十分激动。

  守燧的燧长哆哆嗦嗦很久才言语出声。

  “秦军老卒,恭迎陛下!”

  声音近乎是吼叫出来的,已经带着嘶哑的腔调。

  “无需多礼,为秦守边,你们已经很辛苦了。”

  “陛……下,不辛苦……”

  得益于水泥的推行,这里的烽燧已经不再是用土石堆砌。

  水泥的可塑性也让这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这是中空的!里面设了楼梯和几处平台,可直达上层。

  一应物资可以直接由绳索吊起。”

  “配了煤炉,不错不错……”

  烽燧就相当于一座城,通常选择易于相互了望的高岗,丘阜之上建立。

  台子上有守望房屋和燃烟放火的设备。

  台子下面有士卒居住守卫的房屋和羊马圈,仓库等建筑。

  其中有燧长一人。戍卒平日必须有一人专事守望,有一人做饭,其余的人作修建、记录、收集柴草等工作。

  烽燧示意图

  秦吏制优化后,加了休沐日。

  烽燧守卒也有了轮休的时间。

  边境新卒,长则五年,短则三载,便可轮换。

  若立功勋,便可调回。

  “这炉子起了大作用,当年新立烽燧时,寒风凛冽,多少士卒都有冻伤。

  这些年加了煤炉,也能睡个安稳觉了。”

  老卒谈起烽燧的变化,话语流畅了许多。

  “陛下,有胡人在外张望,已被哨骑捕到!”

  有守卫在外遇到一骑胡马,怀疑是匈奴探子,便出手捕了。

  “应是老德尔!那是个附近的东胡牧羊人,不是匈奴人!”

  老卒听了燕良的禀告,立即激动了起来。

  “带过来吧。”

  一个身穿羊裘的老人被带进了烽燧的院子郑

  “我……东胡……”

  老人嘴里依旧念叨着几个字,虽不标准,但声音很大,的格外自信一般。

  “老德尔!这是陛下!这是大秦的皇帝!”

  老卒连忙上前阻止这老饶呼和。

  秦始皇看着这位牧民,露出了笑容。

  “陛下?”

  老人突然瞪大了眼睛,脸上都是不可思议的神情。

  “你们陛下……来这里?”

  这人显然不相信在老卒口中尊贵无比的人会来到这处边塞。

  近年来这里已经没有匈奴饶活动迹象。

  但周围二十里了无人烟,最近的东胡人聚集之地也在五十里外。

  这里可没有宝贵的东西,就连部族里的贵族们都不会来这偏远的地方。

  “看样子你们很熟悉了。”

  老卒望向秦始皇审视的目光,神态依旧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